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理论基础:情绪模型 [2023/05/22 20:59] – [简单解释] 邪让多杰 | 理论基础:情绪模型 [2023/06/07 15:20] (当前版本) – [观点:无情绪与狂躁都是生理抑郁症的表现] 邪让多杰 |
---|
==== 简单解释 ==== | ==== 简单解释 ==== |
| |
情绪是一种<color #22b14c>大脑“过载”的保护机制</color>,当抉择人类预判错误时//(抉择误差)//产生情绪,情绪的感受被分析后产生了分类,<color #22b14c>人们根据分类趋利避害</color>。 | 情绪是一种<color #22b14c>大脑“过载”的保护机制</color>,当抉择人类预判错误时//(抉择误差)//产生情绪,情绪的感受被分析后产生了分类,<color #22b14c>人们根据过往情绪记忆的分类趋利避害</color>。 |
==== 名词解释 ==== | ==== 名词解释 ==== |
| |
<note important>情绪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基础,抉择好坏的衡量器。</note> | <note important>情绪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基础,抉择好坏的衡量器。</note> |
| |
获得内啡肽,通常源自于四种情况:毒品、抉择误差、性爱、运动。 | 获得内啡肽,通常源自于四种情况:<color #ed1c24>毒品、抉择误差、性爱、运动</color>。 |
| |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喜好毒品的部落自然灭绝。剩下的三个驱动力,翻译一下分别是: |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喜好毒品的部落自然灭绝。剩下的三个驱动力,翻译一下分别是: |
* 强壮 | * 强壮 |
| |
也就是说,情绪的趋利避害机制在过去会一直驱动人类往更有利于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 也就是说,<color #22b14c>情绪的趋利避害机制在过去会一直驱动人类往更有利于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发展</color>。 |
==== 答疑 ==== | ==== 答疑 ==== |
===== 观点与分析 ===== | ===== 观点与分析 ===== |
当一个人专心工作时,背后突然有人吓了他一下,他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并发出了尖叫。 | 当一个人专心工作时,背后突然有人吓了他一下,他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并发出了尖叫。 |
| |
此时,低通路完成了信息传递,杏仁核收到模糊指令后进行反应。 | 此时,<color #22b14c>低通路完成了信息传递,杏仁核收到模糊指令后进行反应</color>。 |
| |
当反应结束,他才开始生气,产生了愤怒情绪。因为高通路的信息抵达感觉皮质后,“判断”被吓到“应该”生气。 | 当反应结束,他才开始生气,产生了愤怒情绪。因为<color #ff7f27>高通路的信息抵达感觉皮质后,“判断”被吓到“应该”生气</color>。 |
| |
而此时,如果是一个长期受到格斗训练的人,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吓他时候,他会根据本能反应做出是反击动作,但很快,他不会表现愤怒甚至停止继续攻击,因为他发现吓他的人是他的朋友。 | 而此时,如果是一个<color #00a2e8>长期受到格斗训练</color>的人,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吓他时候,他会根据<color #00a2e8>本能反应做出是反击动作</color>,但很快,他不会表现愤怒甚至停止继续攻击,因为他发现吓他的人是他的朋友。 |
| |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观察到,大脑能够学习与记忆情绪。通常情况下,某个条件在平时的考虑环境外(如车撞来,彩票中奖),我们会产生明显的情绪,而在意料之内的事情,就不会产生明显的情绪。如上面的例子,长久的训练可以把一个环境条件纳入到自己的考虑环内,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做出对应的表现,如“临危不乱”。 |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观察到,<color #22b14c>大脑能够学习与记忆情绪</color>。通常情况下,某个条件在平时的考虑环境外(如车撞来,彩票中奖),我们会产生明显的情绪,而在意料之内的事情,就不会产生明显的情绪。如上面的例子,长久的训练可以把一个环境条件纳入到自己的考虑环内,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做出对应的表现,如“临危不乱”。 |
| |
==== 情绪的分类的补充例子 ==== | ==== 情绪的分类的补充例子 ==== |
当男子在现实中遇到毒蛇时,他就会感觉到恐惧。 | 当男子在现实中遇到毒蛇时,他就会感觉到恐惧。 |
| |
此时恐惧的情绪并非内隐形的恐惧,而是来源于记忆中对象“毒蛇”与对象“危险”之间的关联,危险又关联到了“害怕”,所以见到毒蛇后,男子先从记忆力确定了这是毒蛇,之后该记忆又激活了“害怕”。 | 此时恐惧的情绪<color #ed1c24>并非内隐形的恐惧</color>,而是来源于记忆中对象“毒蛇”与对象“危险”之间的关联,危险又关联到了“害怕”,所以见到毒蛇后,男子先从记忆力确定了这是毒蛇,之后该记忆又激活了“害怕”。 |
| |
这种情绪来源于我们以往的学习,它们属于陈述性记忆部分,并不是我们曾经真得被训练过,所以它们是外显的。 | <color #00a2e8>这种情绪来源于我们以往的学习,它们属于陈述性记忆部分</color>,并不是我们曾经真得被训练过,所以它们是外显的。 |
| |
===例2:我知道我该害怕,但我不害怕=== | ===例2:我知道我该害怕,但我不害怕=== |
| |
男子A在经过了策划设计后,海马与杏仁核间联系受损,此时就会出现新的状况。 | 男子A在经过了策划设计后,<color #ff7f27>海马与杏仁核间联系受损</color>,此时就会出现新的状况。 |
| |
当男子A见到毒蛇,他依然会很镇定,并不会感觉到害怕,但向男子询问时,男子会表示奇怪:“为什么我没有感觉害怕,但我不知道我应该害怕”。 | 当男子A见到毒蛇,他依然会很镇定,并不会感觉到害怕,但向男子询问时,男子会表示奇怪:“为什么我没有感觉害怕,但我不知道我应该害怕”。 |
| |
“我应该害怕”属于陈述性记忆里存储的逻辑结论,“我没有害怕的情绪”属于杏仁核的情绪反应。 | “我应该害怕”属于陈述性记忆里存储的逻辑结论,<color #00a2e8>“我没有害怕的情绪”属于杏仁核的情绪反应</color>。 |
| |
如果此时毒蛇咬了该男子,改男子就会感觉到害怕 | 如果此时毒蛇咬了该男子,改男子就会感觉到害怕 |
- 蛇没有咬人。 | - 蛇没有咬人。 |
| |
根据男子A的预期,当发生蛇咬人的现象时,执行过程/结果与他的预期不对称,并且因为蛇咬人让男子产生了恐惧感,所以根据例1,男子A对蛇产生了新的情绪记忆。下一次见到蛇时,这部分记忆就会被唤起。 | 根据男子A的预期,<color #ed1c24>当发生蛇咬人的现象时,执行过程/结果与他的预期不对称</color>,并且因为蛇咬人让男子产生了恐惧感,所以根据例1,男子A对蛇产生了新的情绪记忆。下一次见到蛇时,这部分记忆就会被唤起。 |
| |
如果男子A将蛇安全的放入篮子内,并且还得到了完成任务的奖励//(之前并没有被告知有奖励)//,且该奖励是男子一直想要的东西,那么男子就会产生开心的情绪并记忆,下一次见到蛇时,这部分情绪就会被唤起。 | 如果男子A将蛇<color #22b14c>安全的放入篮子内,并且还得到了完成任务的奖励</color>//(之前并没有被告知有奖励)//,且该奖励是男子一直想要的东西,那么男子就会产生开心的情绪并记忆,下一次见到蛇时,这部分情绪就会被唤起。 |
| |
在这个例子中,内隐情绪与外显情绪共同作用。 | 在这个例子中,内隐情绪与外显情绪共同作用。 |
[[https://www.mdpi.com/2075-1729/11/6/577|论文地址]] | [[https://www.mdpi.com/2075-1729/11/6/577|论文地址]] |
| |
文章愿意:急性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负性情绪。 | 文章原意:急性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负性情绪。 |
| |
但从我们对情绪模型的理解,情绪的正负性来源于情绪产生后的高层认知分析。 | 但从我们对情绪模型的理解,情绪的正负性来源于情绪产生后的高层认知分析。 |
| |
可以直接被观察到的情绪爆发,实际上是**烦躁状态**。也只有这种**烦躁状态**,才能被“降低”,因为它hi生理的,与高级思维无关的。 | 可以直接被观察到的情绪爆发,实际上是**烦躁状态**。也只有这种**烦躁状态**,才能被“降低”,因为它是生理的,与高级思维无关的。 |
| |
同时,烦躁状态也是**杏仁核**产生,所以认为,细分后,论文所指的情绪,可能指的是我们知识体中的烦躁。 | 同时,烦躁状态也是**杏仁核**产生,所以认为,细分后,论文所指的情绪,可能指的是我们知识体中的烦躁。 |
| |
通常的,双侧额叶损伤会阻止情绪表达,包括:“腹内侧”、“背外侧”,但不包括扣带回。 | 通常的,双侧额叶损伤会阻止情绪表达,包括:“腹内侧”、“背外侧”,但不包括扣带回。 |
| |
| ---- |
| > //下一章:[[理论基础:三大模型结合]]// |
| |